餵小孩吃飯會養成媽寶?幾歲訓練孩子自己吃飯最適合?

撰文/先知 足各

有次到表姊家做客,她有兩個小孩,大的快4歲,小的才剛滿2歲。因為正逢晚餐時間,索性就留下來一起用餐。

原以為可以在餐桌上與表姊輕鬆地話家常,沒想到卻看到兩個疲於奔波的大人和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孩

「都快4歲了,還不能好好吃飯,真是氣死人耶!」表姊一邊抱怨著,一邊把食物往孩子嘴裡送。

「那妳幹嘛不乾脆讓他們自己吃就好?」總覺得快四歲的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吃飯了吧!

「試過了啊!結果把餐桌用的亂七八糟,食物還給我亂丟,害我清的要死,妳都不知道有多累人吼!」

因為環境不是我打掃的,所以聽到表姊這樣回答,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

 

很多人在談論中西方的孩童教育時,最常拿「吃飯」這件事當做例子。

東方家長傾向會認為孩子還小,凡事都需要爸媽的幫忙,當然也有一部份原因是不想要清理「戰後」的殘局;

反觀西方的家長,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學會獨立自主,傾向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就算弄得亂七八糟也不介意。

在傳統觀念中,讓孩子自己吃,他們不會真正吃飽,撐不到下一餐就餓了。

確實以餵飽小孩的前提下是有效的,但在孩子的發展上也許有更好的選擇

餵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1歲多的寶寶已有了自主進食的渴望,家長應從主導轉變成輔助,鼓勵和協助幫寶寶進食,讓寶寶感到進食的快樂,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這時家長仍然給寶寶餵飯,可能會給寶寶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影響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

自主進食是訓練手、嘴、眼的相互協調配合的絕佳機會。

一般而言,2歲孩子已發展出用湯匙吃飯的能力。

治療師張旭鎧就建議:「在孩子的面前放置一面鏡子,讓孩子邊注視鏡子裡的湯匙、邊練習將湯匙放入嘴巴,幫助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注意力不集中 失去吃飯樂趣

孩子自主進食的過程中,是對食物特性的探索,若因家長催促和逼迫孩子吃飯,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使得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一種強迫性的任務,容易養成寶寶厭食或挑食的習性。

使孩子缺乏自主能力和獨立性

當吃飯變成一種被動行為,會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認為吃飯是為了取悅家長,就會讓不吃飯當成可以拿來要挾家長的手段。

這種不正常的認知也容易養成寶寶過度依賴、缺乏責任心、害怕困難等壞習慣。

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期

所謂黃金期,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發育有早有晚,

家長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餵養時機。

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和耐心。


萌芽期10~12個月

10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對餐具餐生興趣,總想自己動手擺弄餐具,

而且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

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指標,而且對鍛鍊協調能力和自主性很有幫助。

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後,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若看到寶寶吃飯時喜歡用手去抓,別阻止他,因為對1歲左右的寶寶來說,手抓食物的過程就是一種愉悅。

<還在用酒精消毒?​天然乾洗手噴霧 連藥師都推薦>

寶寶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

這樣反覆「親手」接觸,他們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開始嘗試使用湯匙

1歲左右的寶寶喜歡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飯,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寶寶盡情地用手或用寶寶專用的湯匙餵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發展期:1歲半~2歲

孩子獨立用餐的能力,是隨著雙手和口腔功能發展而逐步增強的

一歲半後的寶寶控制能力更好,握餐具的方法也從用手掌握、用手指握、最後發展到像大人一樣用3根手指握。

送食物入口的動作也是從平行送進口中、以45°送進口中、最後發展到45°以下的角度。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自己的食物。

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

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

想要孩子比人強,讓他們學會吃飯是第一關。

有人說懶惰的媽媽才能養出獨立的小孩,所謂的懶惰當然不是置孩子的養育不顧,而是放手讓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學會照顧自己。

家長只是扮演在旁輔助的角色,保護寶寶的安全。

看完以上文章後,妳還會為了要清理寶寶沾滿食物油汙的衣物感到厭煩嗎?

其實只要選擇純天然又能去污抗菌的寶寶洗衣露,浸泡後輕輕搓揉,就能徹底清潔油汙。

不僅不傷害衣料,還能洗去看不見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常見病菌。

讓我們一起守護寶寶,陪著孩子從失敗中成長。

 

 
文章分類
天然 澡豆 胰子 淘米水 皂角 禮記 本草綱目 李時珍 孫思邈 香料 細菌 腸病毒 酒精 抗菌 小兒科 乾洗手 敏感肌 諾羅病毒 輪狀病毒 洗手乳 富貴手 皮膚炎 鮮之路 農藥 蘆薈潔 寶寶 偏食 食食樂 蔬菜 新手爸媽 偏差 糖尿病 跳蚤 弓形蟲 蛔蟲 懷孕 驅蟲 真菌 脫毛 惡性腫瘤 肥胖症 酒精中毒 血糖 蛋白質 柚子 膽固醇 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 降血壓 降血脂 心律不整 安眠藥 憂鬱 焦慮 babigala 公視 育兒 手機 平板 視力 面板 多屏 雜誌 近視 斜視 環境守護噴霧 蘆薈 毛小孩 壁蝨 硫氧化物 碳氧化物 酸雨 蜱蟲 疥癬 鹼性 SGS 歐盟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桿菌 消毒 殺菌 腸球菌 乙醇 異丙醇 黴菌 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 香精 免疫系統 塵蟎 濕疹 化學物質 環保 玩具 教育 陪伴 單親 洗衣 舊衣回收 親子 父女 加拿大 獨立 青春期 性別認同 意識形態 家事 綠膿桿菌 蚊子 洗手 柏仁醫院 寄生 蜂窩性組織炎 抗生素 寵物 免疫力 啤酒酵母 維生素B 大蒜 香草 蘋果醋 次氯酸水 白因子 次氯酸 美國FDA 伊波拉 腸胃炎 漂白水 病毒 嬰幼兒 副食品 除蟲菊 除蟲菊精 茶樹 胡薄荷油 中毒 清潔劑 氣喘 肥胖 乳癌 洗衣精 鄰苯二甲酸酯 子宮內膜癌 肌肉痛 關節痛 失眠 沐浴乳 洗髮乳 自律神經失調 頭痛 定香劑 彰化 子宮頸癌 攝護腺癌 甲狀腺癌 肝癌 肺腺癌 南基醫院 登山 維生素D 橄欖油 苦茶油 芥花籽油 孩童教育 自主 訓練 挑食 厭食 責任心 發育 個性化 餐具 洗衣露 超商 食物浪費 環保署 李應元 世界糧食日 廚餘 打包 小農 市集 料理 惜食 餐廳 團膳 嬰兒 抗體 資源回收 水汙染 吸管 海洋 石化物 美國 英國 綠色 自然分解 WHA 世界衛生大會 塑膠袋 諾羅 小兒麻痺 社交 應酬 梁朝偉 沈從文 村上春樹 三島由紀夫 禪修 居家環境 日本 訊息 八卦 化學 優養化 賀爾蒙 焦油 壬基苯酚 冰箱 收納 食材 新鮮 生菌 腸炎弧菌 飯店 旅館 住宿 潮濕 噴霧 紙巾 防蚊 小黑蚊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登革熱 殺蟲劑 防蚊噴霧 咖啡渣 迷迭香 丁香 天竺葵 檸檬香茅 艾草 胡椒薄荷 母親節 婆媳 媽媽 送禮 家庭 星座 媳婦 婆婆 禮物 大餐 家務 綠色能源 永續發展 寶特瓶 再生 太陽能 地球 米飯 減肥 運動 食譜 胰島素 白飯 醣份 脂肪 癌症 鹼性食物 素食 絕症 腫瘤 抵抗力 綠藻 菱角 香港腳 害蟲 洗潔粉 荔枝 龍眼 苗栗 螞蟻 蚜蟲 介殼蟲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