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小孩吃飯會養成媽寶?幾歲訓練孩子自己吃飯最適合?
撰文/先知 足各
有次到表姊家做客,她有兩個小孩,大的快4歲,小的才剛滿2歲。因為正逢晚餐時間,索性就留下來一起用餐。
原以為可以在餐桌上與表姊輕鬆地話家常,沒想到卻看到兩個疲於奔波的大人和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孩。
「都快4歲了,還不能好好吃飯,真是氣死人耶!」表姊一邊抱怨著,一邊把食物往孩子嘴裡送。
「那妳幹嘛不乾脆讓他們自己吃就好?」總覺得快四歲的孩子應該可以自己吃飯了吧!
「試過了啊!結果把餐桌用的亂七八糟,食物還給我亂丟,害我清的要死,妳都不知道有多累人吼!」
因為環境不是我打掃的,所以聽到表姊這樣回答,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
很多人在談論中西方的孩童教育時,最常拿「吃飯」這件事當做例子。
東方家長傾向會認為孩子還小,凡事都需要爸媽的幫忙,當然也有一部份原因是不想要清理「戰後」的殘局;
反觀西方的家長,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學會獨立自主,傾向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就算弄得亂七八糟也不介意。
在傳統觀念中,讓孩子自己吃,他們不會真正吃飽,撐不到下一餐就餓了。
確實以餵飽小孩的前提下是有效的,但在孩子的發展上也許有更好的選擇。
餵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1歲多的寶寶已有了自主進食的渴望,家長應從主導轉變成輔助,鼓勵和協助幫寶寶進食,讓寶寶感到進食的快樂,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這時家長仍然給寶寶餵飯,可能會給寶寶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影響動作平衡和手眼協調能力
自主進食是訓練手、嘴、眼的相互協調配合的絕佳機會。
一般而言,2歲孩子已發展出用湯匙吃飯的能力。
治療師張旭鎧就建議:「在孩子的面前放置一面鏡子,讓孩子邊注視鏡子裡的湯匙、邊練習將湯匙放入嘴巴,幫助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注意力不集中 失去吃飯樂趣
孩子自主進食的過程中,是對食物特性的探索,若因家長催促和逼迫孩子吃飯,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使得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一種強迫性的任務,容易養成寶寶厭食或挑食的習性。
‧使孩子缺乏自主能力和獨立性
當吃飯變成一種被動行為,會讓孩子產生錯誤認知,認為吃飯是為了取悅家長,就會讓不吃飯當成可以拿來要挾家長的手段。
這種不正常的認知也容易養成寶寶過度依賴、缺乏責任心、害怕困難等壞習慣。
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期
所謂黃金期,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發育有早有晚,
家長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餵養時機。
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和耐心。
‧萌芽期:10~12個月
10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對餐具餐生興趣,總想自己動手擺弄餐具,
而且每次餵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
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指標,而且對鍛鍊協調能力和自主性很有幫助。
‧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後,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若看到寶寶吃飯時喜歡用手去抓,別阻止他,因為對1歲左右的寶寶來說,手抓食物的過程就是一種愉悅。
寶寶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
這樣反覆「親手」接觸,他們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開始嘗試使用湯匙
1歲左右的寶寶喜歡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飯,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寶寶盡情地用手或用寶寶專用的湯匙餵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發展期:1歲半~2歲
孩子獨立用餐的能力,是隨著雙手和口腔功能發展而逐步增強的。
一歲半後的寶寶控制能力更好,握餐具的方法也從用手掌握、用手指握、最後發展到像大人一樣用3根手指握。
送食物入口的動作也是從平行送進口中、以45°送進口中、最後發展到45°以下的角度。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自己的食物。
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
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
想要孩子比人強,讓他們學會吃飯是第一關。
有人說懶惰的媽媽才能養出獨立的小孩,所謂的懶惰當然不是置孩子的養育不顧,而是放手讓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學會照顧自己。
家長只是扮演在旁輔助的角色,保護寶寶的安全。
看完以上文章後,妳還會為了要清理寶寶沾滿食物油汙的衣物感到厭煩嗎?
其實只要選擇純天然又能去污抗菌的寶寶洗衣露,浸泡後輕輕搓揉,就能徹底清潔油汙。
不僅不傷害衣料,還能洗去看不見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常見病菌。
讓我們一起守護寶寶,陪著孩子從失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