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就有天然清潔劑?老祖宗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乾淨
古時候沒有化學香皂、洗面乳等,他們用什麼來清潔身體跟衣物呢?
無庸置疑,古代人想必是運用智慧與經驗,找尋大自然的各種恩賜來用作清潔,像是澡豆、胰子、淘米水、皂角、豬苓等。
至於到底是哪位神人發現了這些東西具有清潔效果,目前尚無明確的歷史記載。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沒有化工汙染的時代下,當時的空氣比現在更加清新、水質更加純淨,
就算一整天下來,古代的人們也是比我們還要乾淨。
關於古代人的清潔習慣,《海錄碎事》中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意即每工作五天,政府就要給一天的假,讓官員們能好好清洗身體。
因此當時的人們就有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沐浴的習慣。
要是這樣的清潔頻率放到現代環境的話,恐怕會成為眾人鄙棄的對象吧!
這些你沒想過的
天然清潔劑
淘米水:
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懂得就地取採,製作可以洗臉沐浴的天然清潔劑。
《禮記․玉藻》記載:「沐稷而靧粱」。唐代孔穎達加以註釋:「沐,沐髮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將洗面沐髮,并須滑故也。」而潘汁也就是俗稱的淘米水。
相傳拿淘米水用來清潔的起源來自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年幼時,因家境貧困,弟弟在被人口販子買去前,竇氏曾向人乞討米潘為弟弟洗頭。
至今,還有不少人將淘米水用作清潔用途呢!
皂角:
皂角也是歷史悠久的天然洗劑,現今仍有許多鄉下的阿公、阿嬤習慣拿皂角來清洗衣物。
皂角,也稱作皂莢,是豆科植物皂莢樹所結的果實,貌似豆角。每個皂角裡邊有40多個皂仁,它的水溶液能形成泡沫,有效去汙。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當時社會上還出現專賣皂莢的店舖,和現代的香皂形式頗為相似。
澡豆:
唐代大醫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記載:「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其之所以受到當時上流社會的歡迎,倒不是主要的材料豆子有多珍貴,而是因為添加了很多珍貴的的香料,讓澡豆變身華麗的清潔用品。
《千金翼方》裡也詳細給出當時澡豆製作的配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鍾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兩,奈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各四兩,麝香一銖。上一十七味,搗諸花,別搗諸香,真珠、玉屑別研作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貯勿泄。常用洗手面作妝,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凈潤澤。」
看到這樣的組合,就可以知道,澡豆在當時並未普及,是只有少數貴族才會使用的清潔品。
胰子:
最接近現代肥皂的天然清潔用品就屬胰子了,目前在中國華北和東北,還有不少農村在使用呢!
而製作的方法就跟其名一樣,主要是取自豬的胰臟,在撕去多餘脂肪後,將其搗碎,再加入草木灰或豆粉,搓揉均勻後捏成塊狀,最後讓它自然風乾即可用作清潔。
之所以在寒冷的北邊被廣為使用,是因為胰臟中所滲出的消化酶,對於滋潤皮膚有一定的效果,對因寒凍而乾裂的雙手來說特別好用。
清潔的用意是為了遠離病菌,但大量的化學藥劑造成環境的劣化,卻又讓我們曝露在疾病的危機。
雖然古代沒有化工的科技,但卻能從天然的百草百食中發掘其清潔功效,值得擁有先進科技的現代人好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