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越多飯越容易胖?破除白米飯的迷思!
很多人在減肥的過程中,都會被周遭的人告誡,「要減肥就要少吃飯!」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白飯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以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本身飲食必須受到嚴格的控制,甚至需要定期打胰島素,但往往血糖還是控制得不好。
其中有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這些病患都習慣不吃白飯,或是白飯的攝取量特別少。
人體有三種必須每日攝取的養分:醣分、蛋白質和脂肪,白飯就是提供醣分一個最好的來源,而且是一個最不容易讓血糖不穩定的來源。
怎麼說呢?大家都有煮飯的經驗,煮一鍋麵(或是小麥製品),可能五分鐘就熟了,但煮一鍋飯往往需要半小時左右的時間。
所以米飯不容易被煮熟,同樣的,米飯和麵條在人體內的消化時間也不同。
我們身體需要經過消化,才能把食物轉化為人體行動的能量,所以越難消化的食物就需要花更多的熱量。
米飯就是一個很難消化的食物,所以身體需要耗費額外能量。
而這些能量來自於脂肪。所以多吃飯的時候,我們的胃腸為了要消化這些米飯,就會消耗到脂肪,因此吃飯可以讓我們的脂肪減少。
而且吃飯很有飽足感,可以讓我們的胃腸 7到10個小時不感覺餓。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它會讓我們的血糖非常穩定。
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雖然只佔身體2%的重量,但是它消耗我們20%的醣分。
所以如果大腦的醣分不夠的話,大腦出自保護自己的一個原則,會發出一個飢餓的訊號,催促你趕快進食。
因此當你吃的東西不對的時候,大腦永遠給你飢餓的命令,這會不斷地挑戰你的意志力,讓你無法持久挨餓。
此外,患有糖尿病的病患,一定要靠米飯才能維持他的血糖。別以為不吃飯,靠吃麵、吃水餃、吃麵包、吃水果果腹,這會讓血糖永遠都不會正常。
米飯並不是不好,大家可以看看,從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越南、泰國都是以米飯為主食,更是華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所以請大家減肥前好好想一下,白米飯不必害怕,而是可以放心地吃。